当前位置: 主页 > 分析 > 内容页

重估中国文学的写作传统 | 社会科学报

2023-07-31 11:14:45 来源:社会科学报

重估中国文学的写作传统 | 社会科学报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读书

“事实上,这一时期涌现出不少佛教诗歌的名篇,不仅为文学史增添了新的风景线,而且为中华民族文化提供了新智慧”

原文:重估中国文学的写作传统

作者 | 上海师范大学 李 贵

图片 |网络

宋元时期是儒释道“三教合一”思潮发展的高峰,而汉语佛教诗歌真正蔚为大观,也恰在宋元时期。但是,迄今为止的宋金元文学史著作,往往把佛教文学排除在外,极少提及僧诗,也忽略了文人的佛禅诗歌。2023年5月,复旦大学出版社推出了周裕锴、张硕、祁伟、张艮和谢天鹏共同撰写的《宋元佛教文学史·诗歌卷》。该书《绪论》认为,“事实上,这一时期涌现出不少佛教诗歌的名篇,不仅为文学史增添了新的风景线,而且为中华民族文化提供了新智慧”。有鉴于此,该书在批判吸收国内外已有成果的基础上,重构宋金元佛教诗歌史,补充了文学史的版图,充实了文化史的宝库。

拓展了“文学”的边界

韦勒克和沃伦在风靡一时的大学教材《文学理论》最后一章《文学史》里,劈头就问:“写一部文学史,即写一部既是文学的又是历史的书,是可能的吗?”在他们看来,大多数的文学史著作“要么是文明史,要么是批评文章的汇集”,他们理想的文学史是“探索作为艺术的文学的进化过程”。那么,如果这种作为“艺术”的文学深受宗教影响——譬如与佛教关系密切,又当如何探索它的历史变迁过程?《宋元佛教文学史·诗歌卷》雄辩地回答了这个问题。

该书所处理的宋金元“佛教诗歌”大致有三类:一是僧人用诗歌形式表现佛理的作品,即唱道的作品,文类包括押韵的法曲、颂古、偈颂,体式包括四五六七言的古近体诗和长短句,南宋法应、元代普会所编《禅宗颂古联珠通集》就集中收录了以祖师公案为赞颂对象的“颂古”偈颂。二是僧人所写的一切诗歌,未必全都有关佛理,其依据来自《四库提要》对明释正勉等编《古今禅藻集》命名含义的解释:“所录皆释子之作,而不必其有关于佛理。曰‘禅藻’者,犹曰‘僧诗’云尔。”三是不出家的士人所写一切有关佛禅的诗歌,明人所编《东坡禅喜集》《山谷禅喜集》是此类型的代表。以上三类作品无疑拓展了“文学”的边界。该书从语言艺术立场、历史文献实际和佛教文学传统出发,找回被现代偏见所遮蔽的宋元“佛教诗歌”世界,激活大批沉睡已久的文体和文本,在散见各处、浩如烟海的一手文献中发现许多思想性、艺术性俱佳的诗作,在文学史领域开疆拓土,披沙拣金,时时获宝。

从分析原始资料开始

“任何历史研究都应当从分析原始资料开始。”就宋元佛教诗歌史研究而言,对重要原始资料的分析包括佛教各宗派诗僧的法系、丛林与士林的事实联系和平行比较、佛教诗歌的文学批评等共三大类。

佛教传承,首重法系。该书分北宋佛教诗歌为禅宗、天台宗、律宗、净土宗诗词,其中禅宗又分为法眼宗、临济宗、云门宗、曹洞宗,而临济宗内又细分为黄龙派、杨岐派,对著名的道潜、惠洪和江西宗派三诗僧则单列评述。南宋佛教诗歌分禅宗和天台宗,后期临济宗杨岐派又细分为径山系和虎丘系。金元佛教诗歌分禅宗曹洞宗、禅宗临济宗杨岐派、其他宗派,其中杨岐派又细分为大慧系、虎丘系破庵一支、虎丘系松源一支。从宋到元,时间跨度400余年,汉传佛教宗派纷纭,僧徒众多。僧人称呼,或称法名、字号,或称所住山峰寺院,或法名简称,或名、字连称,历代载籍,时见淆乱,素来难治,今之学者往往出错,或面对繁杂材料而无所适从。该书全面钩玄索隐,求是辨伪,将诗僧法系梳理得清楚明白,打开书页,如展法系传承图,诗僧师承、诗教、创作的历史进程如在画图之中。

佛教诗歌史的研究,很大程度上类似比较文学的做法:一则强调影响研究,注重“事实的联系”;二则强调平行研究,注重精神和价值的相通。该书五位作者均长期浸淫于宋元佛教文学领域,对此时期丛林与士林交涉诸端相当熟稔。举凡僧徒与士人之相互交游、僧徒对世俗世界的了解、士人对佛书的兴趣、僧诗的普遍意义、士人诗中的佛理禅趣,书中都作了或详或略的考证和分析。通过事实联系和平行研究,全书犹如画出了宋元诗歌背后的关系网络,展现了当时佛门、政坛、儒林、社会与文苑五者之交互影响。

文学批评是文学史研究的基础。文学批评是对作家、作品及过往评论的全面分析和价值判断,全书的显著成就即是细致深入的文学批评,紧贴文本,胜义妙解随处可见,譬如对佛教山居诗中“云”和“屋”两个意象的禅意消长轨迹的考察就显得精深华妙。通过多方面、多层次、立体化的文本分析,该书解决了名家名篇的疑难问题,找到了诗歌史上的失踪者,照亮了处于阴影中的诗人诗作,阐释了宋元佛教诗歌的艺术高度、思想深度和生活广度,对今后的文学史研究和诗歌创作都起着导向作用,体现出文学批评强烈的话语能力。

纵横比较、有无相生

纵横比较、有无相生是该书文学批评的一大特色。评白云守端颂“外道问佛”公案,与船子和尚《拨棹歌》作比,论无文道璨《野水横舟》,与韦应物《滁州西涧》相较,揭示其间的承袭和超越之处。黄溍《题苏黄二先生像》从禅宗角度题写苏轼和黄庭坚,在苏黄的形象塑造史上别具一格,张翥《题桐庐凤山寺僧道大鹭雪轩》借鹭鸶说禅,题材新鲜,均为该书首次揭出。以上是历时比较。投子义青颂古百则,多用乖违生活常识的“格外句”或“格外谈”,与雪窦重显充满传统诗意的颂古大异其趣。同为元代临济宗杨岐派虎丘系,希叟绍昙等诗僧保持破庵祖先一支居山疏远朝廷的传统,世以为傲,诗歌质量较高,昙芳守忠等松源一支颇有受朝廷褒宠者,对皇帝歌功颂德,诗歌的数量和质量都不如祖先一支。以上是共时比较。王安石晚年部分诗作所呈现的既是诗的境界,又是禅的境界。笑隐大訢身为临济宗禅僧,却爱好道教诗中常用的意象。这些属于学科比较。将石屋清珙的山居诗分体评析,对其七律、五律、七绝、古体的内容、修辞、语言和风格进行对比评论,堪为同一诗人内部比较的代表。

该书的比较,往往深入挖掘作品未写的东西,“无”中生“有”,发现言外之意,显现诗人之匠心和语言艺术之微妙。该书的文本解读则既有对诗人本意、诗歌本义的“客观”追求,又有各随所得、精神融合的“主观”诠释,在广泛联系、比较剖析中将作品研究透彻,把评论写得圆转透脱,正应了罗大经的阅读观点:“大抵看诗,要胸次玲珑活络。”(《鹤林玉露》乙编卷二)这种文学批评方法对文本阐释学具有启发意义,在作品辑录、文本解读、诗意诠释、价值分析诸方面都具有生产性质。

在一个个真切的个案研究之后,该书还原了宋金元佛教诗歌的历史走向,追溯了贯通其间的写作传统和文体变迁,建构起佛教诗歌的研究框架,包括佛教内部诗歌的体派类型和书写惯例、诗僧接受文人士大夫影响的路径和效果、士林涉佛诗歌及诗论的思维方式和话语新变、诗学佛学互为参照系及其相通的内在机制。该书坚持美学原则和历史原则相结合,展示了诗作的魅力和价值,也描叙了文体文类演变的脉络和骨干,呈现出宋金元时期佛教诗歌史与主流诗歌史的联系和区别。昔宏智正觉颂“法眼毫厘”公案,言机锋对答的输赢在于有无自信的“定盘星”,今考较该书,不仅是宋金元佛教诗歌的关系网和导览图,也可作为今后相关领域进阶研究的定盘星。

像所有具有原创性的论著一样,该书也存在一些疏漏。如说白云英“有《白云集》三卷传世,存诗150首”。这是沿袭赵孟頫《白云集序》的说法。其实,国内公私所藏《白云集》三卷,均只有101首诗,日本流传有和刻本《白云集》四卷,存诗147首,可知赵序称“150首”乃举其成数,国内传本缺失甚多,元朝东渡刻工俞良甫在日本刻印的和刻本才最接近历史本相。学术界在这方面考论甚明,可据以论述。另外,书后缺乏一个宋金元佛教诗歌史大事年表,也许是由于篇幅限制,毕竟目前已厚达613页,但作为一部文学史著,类似的纪事系年对帮助读者看清历史脉络实有必要。

随着大量有关佛教文学的坚确个案、专题浮出历史地表,是时候重估中国文学的写作传统,而完整重写文学史的条件也日趋完备

文章为社会科学报“思想工坊”融媒体原创出品,原载于社会科学报第1863期第8版,未经允许禁止转载,文中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本报立场。

本期责编:宋献琪

拓展阅读

读书 | 虚构赋予特殊事件普遍意义

沪上学人 | 大故事与旧传统的创造性转化

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
标签:

发展
昱能科技亮相第四届中国工商业光伏大会,赋能工商业光储一体化发展!
7月28日,由行业知名媒体光伏盒子主办的2023第四届中国工商业光伏大会
生物制品板块异动下跌 赛伦生物跌超11%
每经aI快讯,生物制品板块异动下跌,赛伦生物跌超11%,万泰生物、东宝
《小池大鱼》:如何在小众市场中获得竞争优势?
  你是否曾经遇到过这样的情况:在卫生间上大号,搞得整个卫生间臭哄